9月21日,经过近半个月的准备,区法院自编、自导、自演的微电影《法庭上的掌声》正式开机拍摄了。这个对于区法院还陌生的“新事物”,第一次尝试就像一首悠扬的歌,其中的酸甜苦辣让人回味。
准时黎明
七点半全体参加拍摄工作的演职员集中,六点半就得起床,我有点担心,演员们多数是年轻人,平时懒觉睡惯了,能否起得来?一天的拍摄任务繁重,时间耽搁了能否拍得完?七点半,看到拍摄用车辆早早停靠在院门口,全体参加拍摄工作的演员、工作人员全部到位,没有一个迟到,院内的拍摄工作准时开机,其它演员在抓紧时间对台词,我才知道我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我对今天的拍摄充满信心:一个守时的团队,也一定是一个高效率的团队。
热情村民
拍摄主要场景地选择在伍隍镇苑艺村八组残疾老人李玉蓉家院坝里,这位残疾人也是区法院帮扶对象。沿途边拍边走,九点多到达伍隍镇苑艺村,村民们对我们的拍摄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好心的村民把我们带到残疾老人李玉蓉家,老人行走不便,膝下无儿无女,家境很困难,见到我们便忙着倒水、端凳子,拿花生、水果热情款待我们。拍摄中演员的服装不合适,需要一件村民的服装,一位不知名字的村民爽快的把自己的衣服借给了我们的演员。村民的热情支持让我们的演职人员都很感动,拍摄进展格外顺利。
蚊子疯狂
拍摄中遇到最大的困扰就是蚊子。山蚊子毒,隔着衣服都能叮进去,一叮一个大包。山蚊子多,成群结队,专找人体裸露的地方下手,一会儿功夫,大家脸上、脖子上、腿上、脚上都肿起一个个的大包。蚊子再疯狂,也丝毫没有影响拍摄工作的进行,大家克服着蚊子疯狂的袭扰,一边安排从镇上买驱蚊水,一边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拍摄,“演员”们兢兢业业,一个动作,一个台词都十分认真地进行表演,有的即使蚊子叮在腿上,也不敢乱动一下,等镜头过了才去拍叮在身上的蚊子。一个镜头下来,有的同志手臂上被叮起一串的包。一个多小时后,所有在场的演职员们都“包痕”累累,幸好从街上买的驱蚊水及时送来了,把大家从蚊子的围攻中解救出来,能更加专心的投入拍摄工作中。
迟来午餐
拍摄工作紧张而有序的进行着,拍完李玉蓉家场景,时间已到了下午两点。全体演职把精力都投入到拍摄中去了,没有一个人喊饿。王颖庭长有高血糖,早上还发烧,但她对每一个镜头都认真表演,一丝不苟。高血糖不能饿,饿了,她就啃一口演员们自带的老面包,始终坚持在拍摄现场,没有一句怨言。两点多了,大家都又累又饿,温挺疆同志也已经回到了山下车辆停放的地方,杨红军庭长忽然发现在拍摄上门调查一场戏时忘了把开庭时佩戴的大法徽换成小法徽,需要补拍,不能将就,接到电话,温挺疆同志二话不说,马上拖着又累又饿的身子赶回山上补拍了这个镜头………山风无语,绿树摇曳,似乎都在为大家忘我的工作热情而喝彩。
美丽结局
当最后一个镜头杀青,又累又饿的演员们还是忍不住集体合了一张影,纪念这次难忘的微电影拍摄。合完影,不用招呼,民一庭叶静副庭长拿起场坝边的大扫帚打扫起场坝来,其它人也自发的帮助收拾场地,李玉蓉老人拄着拐,一个劲地说:“你们都饿了、累了,不要收拾了,等会我自来收拾就行了。”但大家没有停下来,人多力量大,几分钟后,整个场坝已经收拾得干干净净,就像从来没有人来过一样。离开时,大家将没用完的驱蚊水等一些小物品留给了老人,并主动为老人留下了300元场地使用费,才告别离去。
这是区法院第一次进行微电影拍摄工作,作为尝试,我们不期望拍摄质量有多高,顺利制作完成就是成功。但在拍摄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却反射出区法院干警良好的精神风貌,它像一首悠扬的歌,飘荡在我们心里。这是一次美丽的拍摄之旅,它有一个美丽的结局。
让我们记住参加这次行微电影拍摄工作的同志们吧,他们是:凌作业,陈华,卿丽燕,王颖,杨红军,叶静,温庭疆,唐亮,周燕,肖洁,张萍,刘前梅,丁倩,申健,张勇剑,张波。(供稿:陈华)
.jpg)
区法院微电影剧照